窗明地凈,機床轟鳴。
孟津區(qū)常袋鎮(zhèn),年產200萬套高端精密軸承智能工廠項目,是洛陽鴻元軸承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建廠區(qū)。在剛剛完工的企業(yè)展廳內,迎來了一位特殊的“喬遷者”——一臺產自1960年的德制轉臺平面磨床。
“在今年全國兩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(yè)提出‘堅守主業(yè)、做強實業(yè),自覺走高質量發(fā)展路子’,這對我們既是鼓舞,也是激勵!”洛陽鴻元軸承董事長周樹洲滿心感慨,“眼前這臺‘63歲’的古董磨床,以及正在建設的智能工廠,正是我們‘自覺走高質量發(fā)展路子’的生動見證?!?/p>
油漆與鐵銹斑駁,眼前這臺“上了年紀”的退役磨床背后,有一個“千金買舊機”的故事。
2007年,該公司創(chuàng)立后購進的第一臺機床,就是它。經過技術改造后,這臺機床加工精度可達2微米,相當于頭發(fā)絲的三十分之一,成為企業(yè)穩(wěn)定性最強、加工精度最高的設備。
周樹洲說,當時企業(yè)剛成立,沒多少資金,但又想做機床軸承這樣的高端產品,就花5萬元買了這臺47年機齡的進口磨床,這是這個價錢能買到的最高精度設備?!暗呛芏嗳瞬焕斫?,說買個普通磨床,精度稍微差點,十幾元一個的家電軸承都做不過來,為啥買一個臨近退役的二手機床?”周樹洲回憶道。
但很快,事實證明周樹洲的眼光沒錯。引入磨床不久,歐洲最大的機床公司DMG向鴻元軸承伸出了“橄欖枝”——要求軸承的旋轉精度達到2微米的歐洲標準。那時候,國內企業(yè)達到4微米就不容易了,鴻元軸承順利拿下訂單。
舍得下本錢,追求高精尖,體現的是長遠目光,帶來的是長期效益。
高精密專用軸承,一度是德國舍弗勒、日本NSK的天下。如今,靠著一流設備和工藝加持,鴻元軸承占據國內50%的薄壁交叉滾子軸承市場和80%的YRT轉臺軸承市場,并遠銷歐洲、北美等地區(qū),讓不少老牌國際強企側目。
時過境遷。當下,伴隨國產機床技術的進步,企業(yè)高端精密機床大多從進口變?yōu)閲a,同時又有了新的工藝追求——智能化。
從上料、稱重、清洗到烘干、淬火、風冷,一條龍一氣呵成,熱火朝天的生產線上“人氣冷清”。企業(yè)新引進全自動鹽浴熱處理生產線,使得人工減少70%,自動化水平達到業(yè)界領先水平。
這些年,鴻元軸承累計投資5000余萬元,建成軸承行業(yè)領先的智能工廠,使得常規(guī)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3%,不良率降低51.5%,生產效率提高31.4%,運營成本降低10%以上,單位產值能耗降低8.4%,競爭力不可同日而語。
如今,走進廠區(qū)一線,一件件銀光閃閃的軸承進入“下線即清倉”的供不應求模式。新廠區(qū)智能工廠建成以后,該企業(yè)總體產能將增長5倍。
“目前我們已經排產到半年以后。在去年實現產值2億元基礎上,今年全力沖刺2.6億元的年度目標。”周樹洲語氣堅定。
從古董磨床到智能工廠,沿著工藝精進之路,鴻元軸承迎來風口之上好風光。
()